招商加盟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宋经理
手 机:13271583412
加盟电话:400-666-3412
地 址: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北环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健康常识
传岐弘医堂:脚一走路就会痛?这个病你要注意了!
【导语】“啊~疼死了!”,这是足底筋膜炎患者早晨下床最典型的一个症状,你是否中招了呢?从经验上来讲,这个描述既可以作为一种临床表现,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依据,如果你早上起来下床第一步足底特别痛,那十有八九就是患上足底筋膜炎了。
什么是足底筋膜炎?
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,也被称为跑步者足,多发于跑动较多的专项运动员和长跑爱好者身上,表现为足跟和足底部位出现疼痛,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,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年人。
足底筋膜炎的自我感知
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得了足底筋膜炎?
脚跟的疼痛与不适,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,尤其是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,行走一段时间后,症状会缓解,若过度行走,症状又会再现。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。
疼痛点通常在足底近足跟处,有时压痛较剧烈,且持续存在。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、灼热、刺痛性。
什么原因引发炎症?
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而引起的,包括登山健身、徒步旅行、逛街等活动,连续走上几天,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,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。
结构上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,例如扁平足、高弓足、足跟肌腱过短等,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,引起足,踝等部位的疼痛。小腿肌肉紧张,长时间站立,肥胖,年龄,外伤,过度运动和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。
足底筋膜炎与跟骨骨刺的区别
1、跟骨骨刺的疼痛发生在足跟与地面接触时,而足底筋膜炎疼痛往往发生在足部蹬离地面时。
2、骨刺的疼痛在晚上睡觉前最严重,而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在清晨起床前最严重。
3、超重人群最易出现跟骨骨刺,而足部力学结构的改变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。
预防跟骨骨刺最重要的是合理饮食、控制体重,出现骨刺且严重时需进行手术去除,而对足底筋膜炎来说多采用物理治疗就可以。
如何治疗足底筋膜炎?
1、休息:避免劳累
2、冲击波:作用于痛点,局部造成微损伤,缓解疼痛组织的再修复
3、红外线局部照射:如在照射前局部涂抹扶他林等消炎止痛软膏,效果更佳
4、冰敷:急性疼痛发作时效果较好
5、热敷:患者可让疼痛处泡热水或局部热敷,可缓解疼痛
6、膏贴外敷:传统的中药膏贴因其方便、经济无副作用的特性,深受广大患者朋友的信赖。
传岐弘医堂【铁拐李经络透皮保健贴】认为本病以局部经络阻滞、气血运行不畅为主,而它作为传统黑膏药,药力浑厚,无副作用,治疗以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、温经散寒为主,可迅速消除酸肿疼痛,通过贴敷于患处,修复筋膜病灶组织,使肌肉和筋膜组织彻底闭合。对于筋膜炎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症状,通过药物渗透表皮,可传导至经络、筋骨,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,迅速消除疼痛,促进血液流畅,达到筋膜的恢复,一般性的筋膜炎外敷2-3个疗程即可治愈。它遵循了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,效果比较明显。
了解产品详情可进入【铁拐李经络透皮保健贴】官方网站http://vipp.vemi123.com在线咨询/自助下单或进入淘宝店铺http://gy120.taobao.com即可在线订购。
7、选择正确的鞋子
鞋内的鞋埝最好具有支撑足部内足弓的构造;
后跟鞋埝柔软性要高,且具有吸震效果;
不要穿过高的高跟鞋,或是超平的平底鞋,最好的鞋跟高度为2-3cm左右;
鞋子前面要有足够容纳脚趾的空间,以脚趾用力顶到鞋的前端时,后跟部位还可以容纳一指手指为宜;
足底筋膜炎的日常护理
应减少跳、跑、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;
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;
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,比如:休闲鞋,鞋穿久了要及时更换;
勿走健康步道,勿做脚底按摩,睡觉时,在脚底放一块护木,让脚踝保持九十度。
足底筋膜炎的康复训练
1、松解筋膜和肌肉
脚底前后来回滚动网球或泡沫轴(矿泉水瓶),动作要慢,让足底充分舒展,每组每次3-5分钟,每天重复2-3组。
2、足底筋膜拉伸
取坐位,用手抓住脚趾向上向后牵拉,直到感觉足底牵开感到舒服,维持15-30秒,然后放松,5次为1组,每天3组。
3、站立位腓肠肌拉伸
双手推墙,双脚呈弓箭步姿态,牵拉的脚置于后方,脚跟贴地,膝盖打直,身体下蹲到小腿肚有牵拉感为止,维持20-30秒,每天3-5组,每组3次。
4、强化足底屈肌
将一块毛巾放在地面上,患脚平放于毛巾上,脚后跟着地,用脚趾不断地抓住毛巾,然后放开,每组10-20次。
由以上介绍我们得知,走路动不动就脚疼的毛病原来这么严重,所以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脚疼的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。因为脚疼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动脉硬化闭塞症,而且因为这种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,对健康的危害相当大。对于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等患者来说,更是会增加脚疼毛病的几率,所以这一类人群应当更加注意,有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。